去年在格拉斯哥舉行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,與會國家承諾將減少對煤炭的依賴,但自那以來,這一承諾取得的進展非常有限。與此同時,國際能源署(IEA)在其題為《2050年凈零排放》的年度報告中警告說,如果世界要在2050年前實現凈零排放目標,就不應該在石油、天然氣和煤炭開發方面進行新的投資。那是在2021年。今天,洪澇災害正在席卷孟加拉國、印度等國。糧食短缺正在發展中國家造成問題,秘魯、斯里蘭卡和厄瓜多爾等國遭受大規模抗議活動和政治不穩定。與此同時,前所未有的熱浪造成了大規模的停電。
7月早些時候發生的洪澇災害已造成101人死亡,大約700萬孟加拉國人仍然需要幫助。與此同時,印度的洪水已經導致數百萬人流離失所,另外還有水傳播疾病的挑戰。與此同時,由于能源短缺,巴基斯坦遭遇了創紀錄的熱浪,這意味著今年早些時候,一些地區每小時都在經歷用電限制。
這些發展給全球政策制定者帶來了挑戰,一方面,他們強調了應對氣候危機的必要性,另一方面,他們也強調了一個事實,即突然的轉型將是致命的。
極端天氣,如熱浪和洪水,或干旱,如籠罩加州的氣候變化,凸顯了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緊迫性和重要性。然而,這不太可能通過減排來實現,特別是根據《經濟學人》的數據,目前全球排放量比疫情前高出0.6%。
在世界遭受氣候變化之苦的同時,由于地緣政治沖突和投資不足,能源短缺也在加劇。這就是現代政治決策的困境所在。
世界需要無論排放多少都會消耗的能源。然而,如果這種能源的排放足跡很小,對地球會好得多。問題是,我們現有的低碳能源還不足以取代化石燃料。因此,現在也許是時候開始考慮適應變化的氣候,而不是自欺欺人地認為我們可以在幾十年內逆轉數百年的進程。
當前,能源安全優先于減排。作為凈零排放運動的倡導者之一,德國正在緊急建設液化天然氣進口終端,并增加燃煤發電,以彌補產能大國天然氣預期的短缺或中斷。
與此同時,美國將訪問沙特阿拉伯,雖然官方說法是他去那里不是為了要求更多的原油,但人們普遍認為,原油是美國這次訪問的關鍵因素。在通貨膨脹率達到40年高點的同時,美國人開始厭倦創紀錄的高油價,政府需要對此做些什么。減排已被放在次要位置,但很快將再次成為重點。
所有這些都指向一個事實:人類在一段時間內仍將需要能源。由于大部分能源仍然來自并將繼續來自化石燃料,現在可能是時候改變氣候變化的調子,讓它突然轉型到更現實的東西。
在這方面,埃爾南德斯分析公司負責人、駐蘇格蘭商業大使提出的解決方案很有啟發意義。能源籃子方法采取一種非二元方法,提倡建立一個傳統燃料和可再生能源混合的電網,以完全轉向可再生能源為長期目標。它也迎合了目前的主要政策問題,即應急計劃方面的能源管理。
此外,兩位作者認可的另一種方法是,認識到途徑的重要性,并轉向能源轉型多元化。這意味著世界應該預料到,不同的國家將有不同的途徑來實現凈零排放。
對全球能源轉型采取一種全面的方法是當務之急,當前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給了我們一個非常需要的現實檢查。
化工制造網將隨時為您更新相關信息,請持續關注本網資訊動態。